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钢筋混凝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钢筋混凝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叫钢筋砼?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tong)。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劲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什么是钢筋混凝土,他达到的保护层与厚度是多少?
关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你理解的对吗?
对于钢筋的保护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给出的准确定义为:混凝土保护层,是指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保护层是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的构造规定之一,对保证钢筋的锚固能力和结构的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明白了这两点,就很容易理解保护层的规定了。
保护层厚度正是从钢筋锚固和结构耐久性这两方面出发,规定了两个需要同时满足的核心要求:
一是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二是最外层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第一点: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单筋的公称直径或并筋的等效直径)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握裹层混凝土对受力钢筋的锚固。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第二点:规定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起至构件表面的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是从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角度考虑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的耐久性。这一点的要求是,不论钢筋怎样排布,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需满足规定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下面以柱筋保护层为例上图说明:
钢筋混凝土化是什么化?
正确地说应该是叫碳酸化作用,习惯通称为碳化作用。混凝土中的孔隙水通常是碱性的,根据Pourbaix图,钢筋在pH值大于11时是惰性的,不会发生锈蚀。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中的碱反应使孔隙水变得更加酸性,从而使pH值降低。
从构件制成之时起,二氧化碳便会碳酸化构件表面的混凝土,并且不断加深.
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 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硅酸三钙(C3S)与水作用,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化合成碳酸钙。其反应式如下: 2(3CaO•SiO2)+6H2O=3CaO•2SiO2 •3H2O+3Ca(OH)2 Ca(OH)2+ CO2=CaCO3+H2O 其中,氢氧化钙是碱性物物质,由于生成碳酸钙时消耗了这些碱性物物质,而且生成物碳酸钙则是中性物质,这样就使表层混凝土变成中性,这种现象称为,中性化,又称碳化。 混凝土表面碳化即中性化。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中性化意味着混凝土碱性降低。当中性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时,钢筋在混凝土中就失去了碱性保护,为钢筋生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对于混凝土来说,表面碳化却能提高混凝土的表面密实性,因而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腐蚀性得到相应地提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钢筋混凝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钢筋混凝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